楞严经讲解392:当你的正报身成佛时,依报的一切都是神圣庄严的,称之为内外一体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五十阴魔 39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t0661b9rq6c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五十阴魔 39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“立能为心”:谓立能生众生之识阴为因心。“成能事果”:成就能生众生之事的果。“生大慢天”:即(也就是)“大自在天”所在之天,(大自在天王之形貌为三目八臂,骑白牛,执白拂。在座诸位啊!有三个眼睛、诸位!假设说,我请问你:如果你有三个眼睛,你那个眼睛希望长在哪里?其实长在(眉心)这里,其实是多余的,为什么?有两颗眼睛就好,如果我有第三个眼睛,我会长在后面,我希望前后都看得到啊,对不对?那你就多一个,杨戬,三目杨戬,他的两个眼睛已经够看,还三个。看起来很不自然。你后面长一个眼睛不是更好吗?对不对?这样前后三百六十度都可以看得到。“我遍圆种”:“遍”,就是遍一切处。“圆种”,就是圆摄一切种性之众生。
[义贯]:“阿难,又”修三摩地之“善男子”研“穷诸行”(行阴)之相以达于“空,已灭”第七识迁流“生灭”之相;行阴(七识)既尽之后,识阴(八识)即显现,然“而”彼“于”识阴“寂灭”之性,其真“精妙”明则尚“未圆”满,仍为识阴所覆。此行者“若于所归”托之圆满根元(识心)“览为自体”,]览为自体,就是把第八意识当作自己的意思,叫做览为自体。遂见“尽虚空界十二类”生“内”之“所有众生,皆”是从“我身中一类流出”者;若于此而妄“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”于我“能”生彼,而彼“非能”生我之计“执”;于是感得色界天摩王“摩醯首罗”天为之“现无边身”以摄化之;彼于是为自在天魔所摄,而“成其伴侣”(与天魔同一类),自计能生,而不信众生之生灭非彼所主。以此计执,而“迷”失“佛”果“菩提”,并且“亡失”正“知见”。“是名”于定中识阴所现之“第二”境,“立能”生众生之识阴“为”因“心,成”就“能”生众生之“事果”,“违”悖“远”离“圆通”之道,“背涅槃城”而行,当“生”于“大慢天”(色界魔天),而计“我遍”一切处,能“圆”摄一切“种”性之众生。
⑶堕“常非常”之邪执——生倒圆种。经文:【又善男子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精妙未圆。若于所归有所归依,自疑身心从彼流出,十方虚空咸其生起,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、无生灭解。在生灭中早计常住,既惑不生,亦迷生灭,安住沉迷;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常非常执,计自在天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三,立因依心,成妄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圆种。】
[注释]:“若于所归有所归依”:若于所归之圆满根元(就是识阴),觉得有所归依之处。“自疑身心从彼流出”:自己怀疑我的身心,好像是从他流出的,亦即(也就是)为他所生。“即于都起所宣流地”:“都”,就是全部。“宣流”,即(就是)流出。即于能生起一切法之宣流地(即(就是)识元)。“作真常身”:“作”,就是当作。“无生灭解”:故(所以)起无生灭之解。“在生灭中早计常住”:注意!这一句注意!所有的识阴十境,统统就是落入这个问题,都是在生灭中早计常住。所有的识阴十境,统统死在这个坑洞里面!这个就是大问题,叫做掉进去黑牢,掉进去黑牢。在生灭法中,计其为常住之法。不晓得这个还是最极微细的生灭。“早计”,就是表示未经周全思虑,即匆遽起此计著。也是,所以我们并没有把这个生命看得透彻。在座诸位!如果把这个生命看得透彻,哪里都是快乐!
就像前几天报导的,说:喔!大家怎么样?去日月潭走一走啊,然后怎么样?坐这个缆车,过去日月潭,九族文化村,结果怎么样?那个缆车吊在一百公尺高,看下去三十几层楼,在上面不能前进,也不能后退,上面大太阳,三十四度啊。大哥,三十四度啊。上煎下烤呀。三十几层楼高,吊在半空中,两个小时啊!这样叫做游玩、玩乐哦!是不是?这样叫做玩吗?就像我们去东京迪士尼乐园,那个老菩萨,我就跟老菩萨:你不要坐了,年岁太大了!喔!这不坐云霄飞车,哪像出国啊?就呜呜呜……下来,噁(同“恶”)……哇!哈!恶……哇啊……!然后我就在后面:老菩萨,这样像出国?拿钱出来呕吐,拿钱出来呕吐才像出国。他说:师父,你不要笑我了,你比较年轻。哇啊!一直呕吐,(师父摇头)一直呕吐,对不对?人家限……里面写孕妇啦、心脏病的、糖尿病的、身体有病痛、年岁太老了,它就限制不要去坐了。这个老菩萨就硬要去坐,硬要去坐那个什么……云霄飞车坐了,就咻!下来的时候,走出来,喔!师父,帮我扶住啊!因为分不清东西南北:师父,帮我一下。老菩萨也快昏倒了,年轻就是有这个好处。喔!好惨,好惨!所以,什么叫做出国咧?就是拿钱去受苦,才有一点像出国!
“既惑不生,亦迷生灭”:如是既惑于真不生之性,又迷于现前有生灭之法。“安住沉迷”:安心住著于沉堕迷惑之法,不以为咎。“立因依心”:“立因”,就是立八识能生我身心为因。“依心”,就是妄起八识为我所归依处之心。“生倒圆种”:生于颠倒圆满之种类。
[义贯]:“又”修三摩地之“善男子”研“穷诸行”阴相,已达于“空,已灭”七识迁流“生灭”而尽了行阴;行阴(七识)既尽之后,识阴(八识)即显现,然“而”彼“于”识阴(八识)“寂灭”之性,其真“精妙”明则尚“未圆”满,仍为识阴所覆。识阴就是最极微细生灭,叫做识阴,非凡夫所能觉察。此行者“若于所归”之圆满根元(识阴),觉为“有所归依”处,且“自疑”我之“身心”乃“从彼”识心“流出”者,甚至“十方虚空”中一切依正“咸”为“其”所“生起”者,“即于”能“都起”一切法“所宣流”之“地”(识元),当“作”是“真常”之“身”,而起“无生灭”之“解”。如是即是“在生灭”法当“中”过“早计”之为“常住”,如此“既惑”于真“不生”之性,“亦迷”于现前“生灭”之法,而“安”心“住”著于“沉”堕“迷”惑之法,不以为咎,反而“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”于以识阴为“常”我及以万物为“非常”之计“执”,且“计自在天”为万物之生因,因而“成其伴侣”,与魔一类。以此计执,不但“迷”失“佛”果“菩提”,而且“亡失”正“知见”。“是名”于定中识阴所现之“第三”境,“立”识能生我身心为“因”及识是我归“依”处之“心”,因此“成”就“妄计”之“果,违”悖“远”离“圆通”之道,“背涅槃城”而行,当“生”于颠“倒圆”满之“种”类。
⑷堕“知无知”之邪执——生倒知种。经文:【又善男子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精妙未圆。若于所知,知遍圆故,因知立解,十方草木皆称有情,与人无异;草木为人,人死还成十方草树,无择遍知;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知无知执,婆吒、霰尼执一切觉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四,计圆知心,成虚谬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知种。】
这一段前面两行,中间那四个字是最为重要,叫做亡失知见。《法华经》讲:世尊来示现,八相成道,就是开、示、悟、入佛的知见——开佛知见、示佛知见、悟佛知见、入佛的知见。所以,一个人修行,师父一再重复强调,一个人的修行,一开始跟错了师父,是生命中最悲惨的事!这一跟下去以后,他的观念都是他师父的观念!再来,将来讲到真正的究竟义真理,他没办法接受,而且彻底排除、排斥,彻底排斥。人总是有一个感情跟个性,我的上人,(弟子)总是把他当作是最好的,他不是依法不依人的观念:我的师父,我觉得没有错啊,我觉得没有错!那么有了一份感情,又是我所皈依的师父,那么就变成一种亲切感,把这个错误的知见变成真正的知见,那将来真的讲到正法就没办法接受了。所以推广正法速度要快,不要怕花钱,不要怕!花到没有能力花,我们就会喊停,就是所有的钱都是化成智慧的法宝,智慧的法宝。为什么?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是不是?为什么?出家人要学智慧,学聪明一点。对不对?我不能说:我留了很多钱,那麻烦徒弟你帮我超度一下!这怎么来得及?是不是?这怎么来得及?来不及了!是不是?也不是说我有一个贪心,我们今天献身于宗教,生命真的很短暂,生命。我现在有时候坐在客厅里面这样坐下来,回想到小学生的时候,都历历如新!那个印象还是很清楚的,小学生的时候,是不是?啊!考上第一志愿的时候,那个大家在恭维的时候,大家在赞叹的时候;然后再来一下子,又换到读大学的时候啊;再来,在研究院的时候;再来,剃度出家;都很清楚!那个……结果这样子,一刹那之间,现在已经六十岁了!三、四十岁的时候,没有惶恐,因为我还年轻;现在六十岁的时候,突然想到:嗯!很快呢!地球再转二十周就要回家,回老家了呢,很快呢!真的实在是太快了!所以你就想到说:喔!这个正法的传递是很重要的!非常非常重要的!如果由我们一个人的牺牲,能够来完成无量无边众生的法身慧命,这个算是一种荣耀,也是一种责任,也算是一种能力的证明,我们应该这样子做,请大家来随喜吧!
[注释]:“若于所知,知遍圆故”:“所知”,就是所观知,指识阴。“知遍圆”,计执此知乃普遍圆满一切法。“因知立解”:因此遍一切之知而立邪解。“十方草木皆称有情”:以觉遍一切,故(所以)计草木亦有觉知(否则即不遍);草木既亦(也)有觉知,故草木亦(也)是有情。这是外道的错误、谬论。“草木为人”:草木死后得为人。诸位!这个是外道错误的思想喔。草木死后得为人。以一切皆觉,故有情无情、有知无知之间,故能互为轮转。
《楞严经正脉》云(这么说):“问:‘此与内教(本经中佛所说的)山河化为(无上)知觉,(及)无情作佛之旨,何所简别(如何分辨]呢[)?’答:‘内教(佛法)明见、相二分本惟一心(见分与相分,一切内外诸法,本来皆是一心之所变现),注意喔!每一识都有见、相二分:眼识有眼识的见、相二分、自体分;耳识有耳识的见、相二分,还有耳识的自体分;鼻识有鼻识的见、相二分,还有自体分;舌识有舌识的见、相二分、自体分;包括第六意识,有第六意识的见分、相分、自体分;包括第七意识,也有自己的见分、相分、自体分,但是第七意识真正的是依他起识,为什么呢?它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就是强化。诸位!就看这里喔。第八,我们上一次讲的,这个是自体分,对不对?这自体分,这个是业识、无明产生的见、相二分,第八意识就是这样,微动,没有在动几乎!它有这个能所,但是几乎看不到在动。
那什么是第七?这是第八意识,第八意识的自体分,第八意识的见分——能见的见分,因为太微细了,几乎看不到在动,这一念生相无明,这个第八识所幻,就是业报所显现的山河大地的性境,第八意识所幻化出来的性境,性境、带质境、独影境,这个。那第七意识在哪里?知道吗?第七意识就是在见分,这一个见分里面加上我执,加上法执,借重于第八意识,知道吗?这个是自体分、见分、相分,这个是第八意识,而第七意识怎么样?就在这个见分里面灌入我执跟法执,知道吗?所以他看到这个自己的色身,五蕴身嘛,看到这五蕴身,执著是我;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,执著是我所拥有的;所以第七意识其实是没有见分、没有相分、没有自体分,因为是仰仗第八意识的见分跟相分,只是在见分加上一层我执跟法执,知道吗?所以第七意识没有自己的见分跟相分,是仰重于第八意识见分跟相分、自体分,所以第七意识纯粹是依他起识,依他起的。所以你也不用看着我啦,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,真的,很难。诸位!这个才是《楞伽经》,才是入门喔!这个是《楞伽经》才刚刚一个少许的观念喔。知道吧?那有的人听到,说:惨啰!《楞伽经》真的听不懂,对不对?像现在这个比喻就听不懂,听不懂就没办法了。
所以,要成佛也没那么简单!再看看啊,这内教(佛法)明见、相二分本惟一心,(见分与相分,一切内外诸法,本来皆是一心之所变,)是不是一心所变啊?来看这里,看这里:自体分、见分、相分,山河大地、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六根、六尘、一十八界,所幻化出来的;山河大地、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无量的星球,这个就是我们业力所显现的依报,对不对?再来,这个就是见分。诸位!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因为凡所有相都是空性,如果相透视了,剩下这个见分有作用吗?没有作用了!是不是?相分下来了,离一切相,能见的见分,主观的意识心,也没什么作用了。诸位!这个就是自体分,就是我们的本性,自体分。本性妄动,业识一念生相无明:砰!能所,可是不是动得很厉害,三细六粗:哇!那就很快!三细六粗就动得……能所不断,就动得很厉害了。其实见分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!嗯!剩下相分,没作用!没有主观的意识,只有客观的环境,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那个星球如果没有人类来承认客观的环境,那个星球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意义,对不对?相分也不存在,所以见、相二分,相分破了,其实见分就破;见分破了,其实相分就破;见、相二分,回归怎么样?这个拳头代表一心,一心,对不对?本来皆是一心之所变现,迷之为二(自心迷惑,故(所以)成为内外二种法),妄见,无情不通大觉(若心有妄见时之凡夫,对他而言,无情界便与大觉不相通,互相隔碍),大悟的时候,复归一心(他若大悟,则一切法复归一心),则通一知觉,更无外物(则证知一切本是一知觉,更无外物;非是如凡夫所见的内有知、外无知,这个是跟不一样的。也就是说,佛教讲的:动物、植物都同一个本体,同一个本性,不是说像外道所知的,说:我们内有知,而外无知。不是这个意思。内外完全不同,完全不相干;亦非如外道所见的内有知、外亦(也是)有知;彼谓内外虽各自独立,然各皆有知。)非谓各各有知,同他心量同他心量就是跟人一样有这个心量,(它并不是说有情、无情都各各有其觉知,彼此心量都一样。)’”
又,“山河化为无上知觉”之意为(意思是):山河化为无上知觉的一部分,无有内外之隔,并非说无情与有情等同,无知同于有知。又,外道之“草木亦有知”,换句话说,即是(也就是)说:草木也有“命”,草木也有“灵魂”。又,近来有些科学实验者,以不同的声、光、或者是音乐等等,加之于草木,结果发现这些草木对于不同的声音、光线、音乐等,亦(也)有不同的反应,因此推定:草木也有灵魂或者灵知、或者觉知。其实草木对声、光、音乐等的反应,那是一种“机械反应”,与草木的向日性,向光性、像向日葵一样,向水性等是一样的,但与人的能觉知、思维善恶、意志之心,完全两样。
简言之,人有神识,草木无神识。又,天台所谓草木成佛,应释为本经“山河化为无上知觉”的另一种说法,其中应含有如来密义,并不可如字面上所说每一根草、每棵树都能修行戒定慧,息灭贪嗔痴,明心见性,那你动物还修什么呢?那就不要修了。是不是?依如来密因,历六十位修而各成一尊佛,此非正解,而是表示当你的正报身成佛时,你的依报的一切,也都是你的佛性中物,是你这佛世界(正觉世间)的一部分,这个师父已经讲过了: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师父早就讲得很清楚了。都是神圣庄严的,称之为内外一体,而非如昔迷时的内外分隔,外在一切都与你无关。也就是,亦以此一体故,外之草木流水等乃至亦(也)能“承佛威神”而演法音,但这并非说此诸草木自己能说佛法,乃是承佛威神力故。如是方为正解,而不混同外道知见,以致坏佛知见,令众生堕入外道、天魔境界而不自知。
“无择遍知”:“无择”,就是没有拣择,即(也就是)无差别之义。谓一切皆无差别,有情无情普遍皆有觉知。“知无知执”:有知与无知混淆、混同之执;谓无知之无情能成佛。既如此,那么草木如何修行?它们修什么行而得成佛、而得作佛?草木如何修戒定慧?草木如何受三皈、五戒?草木如何厌生死苦?如何出家、修道?你看过哪一棵树剃度、出家吗?哪一棵树剃度、出家?上面的树叶不就砍光光了,剩下一根树干?树叶代表头发,对不对?一棵树木出家是长什么样子?一棵树木出家能披袈裟吗?披在哪里咧?如何求善知识?如何受比丘比丘尼戒、菩萨戒?草木如何修三摩地?如何修止观?如何断恶修善?如何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?草木如何去贪嗔痴三毒心?如何修四谛八道、三十七道品?如何修六波罗蜜、四无量心?草木如何明心见性?如何修首楞严三昧?如何坐道场,降伏魔军,成等正觉?如何开悟?如何大彻大悟?若如是以理分析,则知所谓草木成佛,乍然一看,是很“玄奥”,高深莫测,实则与理不合,以因明学言之,即:“不能极成”(就是此说不能成立);更何况还有佛所喝斥的混淆知与无知、内教与外道之过。
“婆吒、霰尼”:皆外道之名。“执一切觉”:执一切物皆有觉知;此即(这个就是)所谓的“泛知性论”。“计圆知心”:“圆”,就是[圆遍一切。“知”,就是[有知。“心”,就是因心,亦即(也就是)本修因之义。谓计圆遍一切有知为因心。
[义贯]:“又”修三摩地之“善男子”研“穷诸行”(就是行阴)已达于“空,已灭”七识迁流“生灭”之相;行阴(七识)既尽,识阴(八识)既显现,然“而”彼“于”识阴“寂灭”之性,其真“精妙”明尚“未圆”满,仍为识阴所覆。此时行者“若于所”观“知”之识阴,而计此“知”系普“遍圆”满一切法“故”,他便会“因”此遍一切之“知”而“立”邪“解”,谓“十方”之“草木皆”得“称”为“有情,与人无异”;且“草木”死后得“为人,人死还成十方草树”,有情与无情互为轮转,“无”有拣“择”(并无差别),一切情器(就是有情世间、还有无情世间)普“遍”皆有觉“知”;于此谬理就是错误的道理,而“生”殊“胜”之“解者”(觉得很殊胜),“是人则堕”于有“知”与“无知”相混淆之邪计“执”,外道师“婆吒”及“霰尼”计“执一切”物皆有知“觉”,便会“成其伴侣”,与其同类。以此计执,行者不但“迷”失“佛”果“菩提”,并且“亡失”如来正“知见”,而堕为外道(即(就是)学佛成外道)。“是名”于定中识阴显现之“第四”境,“计圆”遍一切“知”为本修“心,成虚”妄“谬”误之“果,违”悖“远”离“圆通”之道,“背涅槃城”而行,当“生”于颠“倒知”觉之“种”类(成为外道种性)。
⑸堕“生无生”之邪执——生颠化种。经文:【又善男子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精妙未圆。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,便于圆化一切发生,求火光明,乐水清净,爱风周流,观尘成就,各各崇事,以此群尘发作本因,立常住解;是人则堕生无生执。诸迦叶波并婆罗门,勤心役身,事火崇水,求出生死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五,计者崇事,迷心从物,立妄求因,求妄冀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颠化种。】
[注释]:“根互用中”:“根”,就是六根。“已得随顺”:识阴尽后,于六根互用便可得自在,然今识阴犹未尽,故只能得“随顺”,而未“自在”。“便于圆化一切发生”:“圆化”,圆融之化理。“一切发生”,一切诸法之发生。“求火光明”:此行者以虚妄计执发生诸法之功能者为四大种,于是向外寻逐,或求于火的光明之性。“爱风周流”:“风”,就是风大。谓或(或者是)爱风大的周流之性。我们说:风流倜傥,就是跟这个有关系的名相。“观尘成就”:“尘”,即(就是)地大,以地大能成长诸物,含藏众宝故。谓或(或谓)观地大而求其含藏众宝、成众物之性。
“群尘”:即(就是)地水火风四大。“发作本因”:“发作”,就是发生造作。谓发生造作诸法之本因。“立常住解”:彼行者由于认四大能生造一切世间法及出世间法,因此立能造之四大之性为常住。“生无生执”:计执四大为能生,而四大之自体却无生灭。“诸迦叶波”:为婆罗门之一大姓,共有十八族,如优楼频螺迦叶即为其中之一族。此为指“事四大”(崇拜地、水、火、风)之外道迦叶。“计者崇事”:“计者”,虚妄计执者,此是指计无情为常住之邪惑者。“崇事”,崇拜无情之邪事。“立妄求因”:建立虚妄理论来求一切法之真因(本相)。
[义贯]:“又”修三摩地之“善男子”研“穷诸行”阴相,已达于“空,已灭”七识迁流“生灭”,而尽行阴;行阴(七识)既尽已,识阴(八识)既显现,然“而”此人“于”识阴“寂灭”之性,其真“精妙”明尚“未圆”满,仍为识阴所覆。此时行者“若于圆”满“融”通六“根互用”之“中”,虽未自在无碍,但“已得随顺,便于圆”融之“化”理、“一切”诸法之“发生”(诸法之源起)妄计为四大之功,于是向外寻逐,或“求”于“火”大之“光明”性,或“乐”于“水”大之“清净”性,或“爱风”大之“周流”性,或“观尘”(地大)之能与“成就”性;此人即于此四大“各各”皆予尊“崇事”奉,且“以此群尘”(四大),为一切“发”生造“作”之“本因”,而“立”能生、能造之四大为“常住”不生灭之理“解”,然而却计四大的一切所造皆属无常;如此,“是人则堕”于外道之“生无生执”(执四大为能生,而自体乃无生)。以此计执故堕于“诸迦叶波”等外道师,“并婆罗门”之境界,“勤”劳其“心,役”使其“身”,以奉“事”于“火”、尊“崇”于“水”,并以此等崇事而欲“求出”离“生死”,如是外道即“成其伴侣”,从而不但“迷”失“佛菩提”,并且“亡失”如来正“知见”,堕于邪知、邪见、邪行。“是名”于定中识阴显现的“第五”境,以“计”无情(四大种)为常住之邪惑“者”及“崇”奉四大之愚“事,迷”于真“心”以“从物,立妄”论以“求”真“因”,追“求妄”因而“冀”得真“果,违”悖“远”离“圆通”之道,“背涅槃城”而行,当“生”于“颠”倒“化”理之外道“种”性中。
翻过来。为什么要翻过来呢?因为听久了会搞昏了,因为听久了,不晓得听到第几页啊!一定要讲“翻过来”。
⑹堕“归无归”之邪执——生断灭种。经文:【又善男子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精妙未圆。若于圆明计明中虚,非灭群化,以永灭依为所归依;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归无归执;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六,圆虚无心,成空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断灭种。】
[注释]:“若于圆明”:“圆明”,就是圆遍湛明,指识阴。谓若于已显露的识阴之圆遍湛明之相。“计明中虚”:“虚”,就是虚无体性。谓虽观见识阴湛明之相,但仍不知其为罔象,注意!“罔象”就是若有若无,最极微细的生灭,还看不清楚,就是这个意思。但仍不知其若有若无最极微细的罔象八识,还看不清楚,而计执此圆明相中之虚无体性,以为究竟。为什么叫做“圆明相”?接近圆明,但是并不是真如,所以叫做计执圆明相中虚无体性。计执圆明相,其实还没有达到真如,不知道此圆明相是虚无体性的,不知道!“非灭群化”:“非”,就是毁。“灭”,就是灭尽。“群化”,就是群尘所化,即(就是)身土(自身与国土),亦即是(也就是)“有”。谓欲灭尽一切群尘所化之身土(依报正报),以达到灰身泯智。
“以永灭依”:“永灭”,就是永灭群化。“依”,之所依。就是所依。永灭群化之所依,亦即是(也就是)空;盖由依于空,而得灭有,故空是“灭有”之所依;群化者,有也。“为所归依”:谓计以空灭有,永归于空,为究竟归依处。“归无归执”:“归无归”,归于无所归之处,“归无归执”,就是归于无所归之执,以其虽言“归”,但其所归之处乃灰泯虚无之顽空境界,故实无所归。“无想天中”:此无想天系摄非想非非想天。以彼计执归于无所归之顽空,为什么叫“顽空”?意思就是虚空不存在有智慧,而称为“顽空”,冥顽的虚空,是因为虚空不存在有智慧,是这个意思来形容“顽空”,或者“顽虚”,所以这个“顽空”就是……简单讲,虚空并没有存在般若智慧,只能用来比喻。故来世感得生于外道之无想天及非想非非想天中。2488页,“诸舜若多”:“舜若多”,梵语,空义。此处指趣于顽空之天众。“圆虚无心”:“圆”,就是圆明。谓于圆明中,以虚无之心。“成空亡果”:“成空”,就是成就住著于空。“亡果”,亡失菩提智果。“生断灭种”:当生于外道断灭之种性中。
[义贯]:“又”修三摩地之“善男子”,研“穷诸行”阴之相而达于“空,已灭”七识迁流“生灭”,而破行阴;行阴(七识)既尽已,识阴(八识)即得显现,然“而”此人“于”识阴“寂灭”之性、真“精妙”明则尚“未圆”满。此时行者“若于”已显露的识阴之“圆”遍湛“明”之相,不知仍为罔象,而“计”执此圆“明”相“中”之“虚”无体性为究竟地,转而欲“非”毁“灭”尽一切“群”尘所“化”之身土,欲达灰身泯智,甚且“以永灭”群化所“依”之顽空,“为”其“所”究竟“归依”之处。
若更于此计著“生”殊“胜”之“解者”(觉得此解十分殊胜),“是人则堕”而“归”于“无”所“归”的灰泯顽空之(的)计“执”,如是来世即感得外道“无想天中诸”趣顽空之“舜若多”天众,“成”为“其伴侣”,与其同类。如此即是以虚无为因,而“迷”失“佛菩提”,并且“亡失”如来正“知见”,堕入邪知、邪见、邪行。“是名”于定中识阴所现之“第六”境,乃于“圆”明中以“虚无”之“心,成”就住著顽“空,亡”失菩提智“果,违”悖“远”离“圆通”之道,“背涅槃城”而行,当“生”于外道“断灭”之“种”性中。
⑺堕“贪非贪”之邪执——生妄延种。这个“妄延种”,很简单!用妄心希望延长寿命,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。生妄延种,希望这个色身活久一点,更延长寿命。“延”就是延长寿命,就是用妄想而希望延长寿命。一看就知道这个问题很大!这个色身怎么可能呢?永恒的存在?这个色身一定会毁灭的。
经文:【“又善男子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精妙未圆。若于圆常,固身常住,同于精圆,长不倾逝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贪非贪执;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七,执著命元,立固妄因,趣长劳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妄延种。”】
[注释]:“若于圆常”:“圆常”,就是圆满常住。谓若于识体所现湛然之相,计其为圆满常住。“固身常住”:谓又见识阴能持身不坏,因而欲坚固此身,令得常住。诸位!这个就是妄想!你能活久一点,注意一下健康,活久一点,可以!现在的科技常常发达,非常地发达,台湾那一天的调查说:女众八十几岁,那个早死的不算。女众,台湾的平均寿命是八十二岁到八十三岁;而男众的寿命大概七十七到七十八;全世界调查,都是女众寿命比较长,全世界!全世界调查,这是平均,一个国家的平均。
日本也是!日本那个女众的生命,有的高达九十岁,活得就很久很久!从那个小姐,然后再来,小姐就きれいです(漂亮),再来,就おばさんです(欧巴桑)(日语“欧巴桑”意思是:大妈、老奶奶、年迈的女人。)!再来,おばあさゃん(奶奶);おばあさゃん就是“阿嬷”的意思,おばあさゃん这样,就老了,走起路来,就拿一个拐杖走一走。日本人,女众的生命比台湾更长。听说,因为他们自己分析,日本是渔获量最大的一个国家,就是日本人!他们吃鱼吃得太凶了,全世界如果像日本人这样吃鱼的话,半年,太平洋、大西洋的鱼,统统吃光了!日本人。所以他们认为跟鱼有关系,这是他们日本人自己分析的啦。那么全世界的男人,为什么会比较短命呢?因为男人大部分都是在外面工作、操劳,为了养家,所以很累!再来,平均来讲,男众的,都有坏习惯:像抽烟啊、喝酒啦、晚睡啦,生活就是比较不正常。再来,公司行号,对不对?公司行号忙了整天,回来的时候,讨了好的老婆,对不对?热茶就端过来;如果讨不到好老婆,回来,在工厂里面已经很累很累了,回来的时候,老婆又要吵,又要吵,对不对啊?要吵,家庭他也……人家不满意啊,在工厂累得半死,回来,老婆也不满意。所以这一般的男人的寿命会比较短,是因为内操,外还要操!对不对?外还要操。再来,男人因为有坏的习惯:抽烟、酗酒、晚睡,很晚睡觉是最伤身体的!所以男人的寿命也比较短,比较短!这是指平均喔,不是说……这是指全世界这样平均,不是少数一、两个男人,男人也有活到一百多岁的啊,也有啊,这是指平均。
在座诸位!讲到这个,是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地看一下怎么样养生啊,身安而后道隆,身体还是挺重要的!没有健康的身体,你怎么学佛呢?以前我们有一个比丘,这个比丘,他这个在佛学院的时候,哇!他胃就不好了,胃不好了,就把它切除了四分之三,剩下四分之一,胃切除剩下四分之一,剩下四分之一以后,那个医生又把他那个胃装反了,人家胃是向这边,结果它反过来,向这边。有一天在佛学院,他很瘦!瘦到……两个这个地方完全没有肉,我不知道他这么严重!我说:法师,你怎么会瘦到这种程度啊?因为只剩下骨头啊。他说:慧律,你不知道,我的胃切除四分之三,你知道吗?我的运气真的不好,碰到那个蒙古,还有新疆的大夫,又把我的胃缝了相反,反过来,所以我现在变成吃了一颗水饺就饱了!不会吧!他说:真的!最多两颗水饺,就是没办法胖得起来!啊!然后风大一点喔,他就说:慧律呀,帮我扶住!风大一点,他就站不住啰,脸色都发白,脸色都发白。我发现喔,这个人的福报,还是有很大的关系。一个法师如果他在生病的时候,生生世世都有跟人家结善缘,讲好听的话,也肯布施,也肯救人,欸!很奇怪,这个法师在节骨眼上,很奇怪,他就会跑出一个很好的医生来救他,这个叫做incredible,不可思议的。如果说这个法师没有福报,只是一个小病,一个小病,只是一个感冒,医医医,医到最后,进去加护病房。真的咧!人的福报就是差这么多。
我也是死了好几次,没有走,至少经过十次以上的那个生死的关键,都没有死,可见我上一辈子真的对人很好,这个还要用形容词一下喔,我上辈子对人很好,真的!可是有一点福报啊,待人处世可能很好,老天爷不忍心看我走,真的。我每次在最关要的时候、最紧要的时候,就会出一个贵人来帮助师父度过难关,这是真的!后来我健康起来以后,我也发心:我要坚定我的意志,我一定要把我的《楞严经》把它讲完!为什么?因为《楞严经》是末法时期标准的一本经典!因为末法时期,每个人都讲自己的法,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法最好,“得无上涅槃”、“得未曾有”,大家都这样讲,对不对?所以我们用无比坚定的意志,从二○○七,到今天二○一二,下个礼拜六,就是最后一堂课,真是开心喔!我以为讲不完这部《楞严经》,就这样子:Bye…Bye!Bye…Bye!感冒、头痛不会再来!就这样子啊,结果度过了难关,千难万难,千难万难,结果度过了,度过了,真的是……我在这次讲经的时候,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?最大的感受就是佛菩萨一直在加被我,真的喔。当我在看经典的时候,几年前还有一点卡卡的,这一看,晃过去以后,完全贯通!没有任何障碍!没有任何障碍!我就说:我的发心,佛菩萨知道!我感觉到十方诸佛,释迦牟尼佛真的有加被师父,非常明显!因为上一次讲《楞严经》的时候,我这一辈子《楞严经》讲三次:一个是在雷音寺,讲《楞严经》给比丘听;第二次,民国八十二年,就是一九九三年,用台语讲的,在文殊讲堂讲的;第三次,就是这一次。
在前两次,中间有一些段落,在参的过程当中能解释,但是,还是有一点灰色的地带,不像这一次!喔!这一次真的不一样!佛菩萨这样一加被,很奇怪!你那个坟冢窟(无明),啪!像打开一样:哇!原来如此!所以,我要鼓励这一些法师啊:法师,看十遍《楞严经》,不如自己讲一遍《楞严经》,自己看十遍经典,不如自己讲一遍!所以,法师们要多多发心,多多发心!将来因缘成熟,有因缘就上台啊,讲经说法,经过大家的认同,还是要讲经说法,讲经说法,佛菩萨不会亏待大家的。因为我已经六十岁了,希望后继有人,后继有人!你知道吗?家长、父母亲,父母亲最安慰的是什么?安慰的就是:生了一个女儿,或者生了一个儿子,很成材,考试都是很棒,第一名!很会念书,在社会上能够跟人家评比的,这个是父母亲的骄傲。对不对?生了这一对儿女,真的没有话讲,这是父母亲的骄傲;而做师父的人,最骄傲的就是:徒弟成材,出家徒弟成材;还有在家居士很懂得敬佛、敬法、敬僧,懂得……为什么呢?这个佛法僧就像一支……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旗,佛法僧就是整个佛教的旗子,佛法僧。
诸位!旗子就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跟灵魂,对不对?请问这一支旗子倒下来?就叫做亡国灭种了!佛教的佛法僧,这一支旗子,毁佛、谤法、谤僧,坏掉了,这个世间没有佛法僧,佛教的这个旗子就会倒下来!所有的出家众、在家众,就像诺曼底登陆一样,前仆后继、前仆后继,就是要握住这一根旗子!知道吗?前仆后继!这根旗子要插在最高处,它代表一个国家!一个灵魂!佛法僧代表正法,代表整个佛教,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,前仆后继,把这一支旗子握住,佛教的旗子握住,稳住它,不要让它倒下来!这个世间没有佛法僧,怎么样?旗子就倒下来。我这个比喻听得懂吗?听得懂吗?所以你跟我都有责任,把这个旗子(师父做握住旗子动作)……你有没有看到战场上,战争到最后的地方,都插一支什么?国旗啊,都插一支国旗,是不是?都插一支国旗啊!三宝这一支旗子,你跟我都有责任,一定要让它站稳!不可以让它倒下来!
“同于精圆,长不倾逝”:谓欲令此身,与精湛圆明的识阴一样,长生不死。“长”,就是长生。“倾逝”,就是逝世。长生不死即(就是)长寿仙也。“贪非贪执”:贪非可贪之计执。以其所贪之长生不死,实非可贪,因为欲令有漏之身达常住不死,实非可得故,故言非可贪者。“阿斯陀”:阿斯陀仙,阿斯陀,即(就是)长寿仙人,又作阿私陀。为中印度迦毘罗卫国之仙人。释尊降诞时,阿斯陀曾为之占相,并预言其将成佛。依《佛本行经》卷七至卷十所载,此仙人具足五神通,除了漏尽通没有,常自在出入三十三天集会之所;曾于南印度增长林中观释迦菩萨托胎之瑞相,后闻太子诞生,遂与其侍者那罗陀至净饭王宫,为太子占相,见有大丈夫之相好,预言其出家必成正觉,可得菩提,转无上最妙法轮。又自顾已老,知不及]知道等不到。“不及”就是等不到太子成道。(等不到)太子成道,受其教化,而悲叹号泣,就是:我太老了,我等不到太子长大成佛了,我要先离开世间了。[后令侍者那罗陀出家,以待太子成道。由此可知,即使长寿仙,其命亦有尽期;且长寿仙只得有漏之长寿报,不能成就无漏胜福,故他便与如来出世擦身而过,你看!菩提涅槃失之交臂,滋可惜也。你看看!生长在佛在世,佛一出生,阿斯陀仙人死了,还没等到长大就死了,那我们今天有多么地幸运!佛陀成道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,还有《楞严经》可以听!还有这么详尽的注解可以看!还有一个不错的师父讲给你听!(大众鼓掌)谢谢!谢谢!虽然我们很熟啦,但是有时候是小朋友的心态,有时候鼓励一下也不错啦!是不是?鼓励一下,谢谢大家啊!记得!我们真的是幸运啊,福报。
“执著命元”:“命元”,受命之根元。谓执著识阴为受命之根元。“立固妄因”:“固”,就是坚固。“妄”,就是幻妄之色身。“因”,就是以之为因心。谓立视若坚固,实乃幻妄的色身,以及显现圆常相的识阴,以为其因心。“趣长劳果”:“劳”,就是尘劳。“果”,就是果报。趣向长恋尘劳之果报。“生妄延种”:“延”,就是延寿,延长寿命。
[义贯]:“又”修三摩地之“善男子”研“穷诸行”阴之相已达于“空,已灭”七识迁流“生灭”,而尽行阴;行阴(七识)既尽已,识阴(八识)即得显现。然“而”此人“于”识阴“寂灭”之性、真“精妙”明则尚“未圆”满,仍为识阴所覆。此时行者“若于”识体所现湛然之相计为“圆”满“常”住,又观见识阴能持身令不散坏,因而欲以种种方法来坚“固”此无常之“身”,令得“常住”不坏,令“同于精”湛“圆”明之识阴,恒久“长”生而“不倾逝”,成为长生不死之长寿仙人。若于此计著而“生”殊“胜”之理“解者”(觉得非常殊胜),“是人则堕”于“贪非”可“贪”之计“执”。如是来世即感得“诸”长寿仙如“阿斯陀”等,“求长命”不死“者成其伴侣”,与其同类;以此计著而“迷”失“佛菩提”,并“亡失”正“知见”入邪知、邪见、邪行。
“是名”于定中识阴所现之“第七”境,系“执著”识阴为受“命”之根“元,立”视若坚“固”,“视若坚固”,就是看起来像很坚固,叫做“视若(坚固)”。因为他雄雄(突然)用这个名词,你可能看不懂它在讲什么。“视若(坚固)”就是看起来像很坚固,是这个意思。“视若坚固”,看起来像很坚固。再加补上一个字:“其”。(其)实乃幻“妄”之色身,在座诸位!你只要记得:我们这个色身是幻化的,不实在的,每天要大小便的,还要梳装、还要洗头,你那个头三天不洗的话,那个……对不对?就飘来种种的香啊,你那个身体三天不洗澡的时候,你就知道;流汗啊、汗垢啊,有味道。很有女人味,也很有男人的味道,是不是?那你就知道:我们这个色身实在是不净!所以我们这样对男众,或者女众,这男女这样子,那么拼老命地执著,这个就是莫名其妙啰!这个……你看喔,这个色身剖开来,你就知道大肠、小肠,大小便啦、耳垢啊、屎尿啊,你就知道:我们对这个相的执著,实在是莫名其妙啰,莫名其妙!如果我们透视它:哇!原来如此。因此真正的真理,就在你们心中那一念的智慧!真正的真理就在心中那一念的智慧,透视一切相的幻妄,都是如梦、如幻、如化的、不实在的。以及显现圆常相之识阴为“因”心,于是“趣”向“长”恋尘“劳”之“果”报,“违”悖“远”离“圆通”正道,“背涅槃城”而行,当“生”于“妄”冀“延”长无量寿命之凡外“种”性。
⑻堕“真无真”之邪执——生天魔种。经文:【“又善男子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精妙未圆。观命互通,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,便于此际坐莲华宫,广化七珍,多增宝媛,恣纵其心;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真无真执,吒枳迦罗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八,发邪思因,立炽尘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天魔种。”】生天魔种,很糟糕!修学佛道,修到最后,跑到天魔外道去。
[注释]:“观命互通”:观自己受命之元与诸众生类互通。“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”:却留住世间尘劳,只恐怕它全部销尽,则我之身命便无所依托。在座诸位喔!你去看看那一些,以前啊,有个居士,他很喜欢跳舞,他老婆信佛,信得很虔诚,我就说:大居士啊,你老婆信佛,你为什么每天这样都不了解一下你老婆呢?喔!她信她的,我没有阻止她,已经算很好啦。我说:某某啊,某某人,你为什么都到凌晨两、三点?因为他说,他那个舞厅都要跳舞跳到两、三点,每天都是跳舞跳到两、三点啊。对不对啊?然后我的意思,她老公长得很帅,真的很帅!让我讲,让我说长得帅的,真的是没有几个,是不是?好!那她的老公就长得很帅,真的!外面的女人真的……很有女人缘,一跳舞的话,蜜蜂跟蝴蝶一大堆。然后我就跟他讲:你啊!多少要信信佛。可是他就是不要,他宁可拿这个钱去跳舞,跳到凌晨三、四点才回来。他说:唉呀!师父啊,我老婆是你的信徒啊,她这么虔诚,我没有反对她去你那边。算不错啦!对!你老婆说,你是一个好老公;你老婆有跟我讲,说你没有反对她学佛,也很放心来师父这个道场。他很相信师父的能力跟佛法,他很放心,有正知正见。
那我说:你为什么不学佛?他说:这怎么讲呢?我就听到那个音乐就一直……这个骨头就一直自己动起来,这个骨头就一直动起来。哇!他什么舞都会跳,很厉害的,真的是很厉害,他可以花那个跳舞的时间,比他研究佛法的时间更长!是不是?所以你就知道。我问他说:那某某居士、某某人,那你最怕的是什么?他说:我最怕的就是死亡啊,还用讲吗?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。我最怕的就是死亡啊。我跟他讲:某某居士,有一天你一定会死亡,一定会死亡!后来他老婆先死了,后来我去看他,去看了以后,我觉得很安慰,为什么?他真的老了很多!历尽沧桑啊,而发苍苍,而视茫茫,因为差不多我认识他已经三十年啦,我看到他,他吓一跳,他的两个女儿就说:哇!师父怎么会这么庄严!当然啰!我又没有跳舞跳到三点,我八点、九点就去睡了,对不对?当然气色很好看啊;他跳到凌晨三点,对不对?我去看了以后,哇!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子?很老,很憔悴,很憔悴!我说:那你现在还跳舞吗?他说:没有啰,没有在跳舞了。
现在还上班吗?他说:多少赚一点啰,女儿都嫁啰,要不然我要靠谁?那个……一个儿子还不是很成材。所以你看喔,世间人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,反而我们这个啊,平常没有什么特殊欲望的啊,你看!三十年不见面哦,他那个氧化得多快,用氧化喔,很快!一看,认不出来,我说:哦!你是某某人。他说:对啊。哇!真的老化得太快了!所以在座诸位!著于五欲六尘的男人,很快就憔悴,要不然他就要用药物来补,动物啊,像什么海鲜来补啊,什么中药来补啊,对不对?什么熊胆啊……要不然他怎么保持青春啊?其实不用,我们记得:修行人,你只要好好地睡眠,好好地睡眠,比你吃什么补品都重要。记得:晚上回去八点就睡觉,稍微早了一点喔,稍微早了一点。
“坐莲华宫”:现坐莲华台之宫殿。“宝媛”:“媛”,就是美女。“恣纵其心”:“恣纵”,就是放任。指放任其心于五欲之乐,却以为是在受最胜妙乐。“真无真执”:“真”,就是妄以业识命元为真常。“无真”,而实非真常;起如是二种计执。“吒枳迦罗”:“吒枳”,梵文taki,爱染。“迦罗”,作、能作,所作。合称爱染所作,为天魔之异名。义谓天魔以一切世间皆爱染之所作,而爱染本身即是能作、能生一切法,此人以此知见,是故放恣自己于五欲之境,而无所忌惮。你就知道:这个五欲六尘很难去克制的!“发邪思因”:发起邪思纵欲,以为因心。“立炽尘果”:“炽”,就是炽盛。“尘”,就是尘劳。“果”,就是果觉。谓立炽盛尘劳以为果觉。末世愚妄贪染之人所倡的“且把尘劳当佛事”者,近之。就是说把尘劳当佛事。诸位啊!佛事是内观,是要观照的,你每天……尘劳就是:你每天忙忙碌碌、忙忙碌碌,你如果在三宝忙忙碌碌,没有法,诸位!那个叫做善喔,跟智慧不一样喔。(未完)
楞严经讲解370: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;修行不能投机取巧
楞严经讲解371:看到稀奇古怪的、佛的、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,执为禅之大病
楞严经讲解372:不受情绪的控制;不受环境的影响;学佛就是这个目的
楞严经讲解373: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编织而成的,佛弟子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
楞严经讲解374:二乘人声闻跟缘觉还有变易生死,识心仍然是微细的生灭
楞严经讲解375:很多人在一个团体住不下来,其实是自己的问题
楞严经讲解377:薰习了圆顿的大教,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根器了
楞严经讲解378: 顿悟还是没什么力道,还要事修慢慢力量才会渐备
楞严经讲解379:返闻一门是专指耳根门,不包括所有的楞严三昧
楞严经讲解380:你一着魔就不是只毁一戒,是所有的全部的法身慧命全部断掉
楞严经讲解381: 一定要赶快去极乐世界,有能力你再乘愿再来
楞严经讲解382: 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、觉受有关,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
楞严经讲解383:不管出家、在家去到任何一个道场,都应当跟长老顶礼
楞严经讲解384:大家都误将世间有漏福报及对世间法的贪求当作是‘修行’
楞严经讲解387:更进一步的没有能所的行阴跟境界无关,统统是心魔作祟
楞严经讲解389:一个人的心没有任何的增减的时候,他的脸就会出现变化
楞严经讲解390:佛法悟到究竟生命只剩下一种责任,你必须要去完成你的责任
楞严经讲解391:如果你还没了生死,愈能舍的人下辈子的果报就愈庄严